降温啦!
进入大雪节气以来
冷空气开启“车轮战”
频频光顾福建
据福建气象消息
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
14日起,福建气温将明显下降
局部暴跌13℃
↓
冷空气“冻”真格
你做好防寒保暖准备了吗?
殊不知
有些常见的保暖方法其实是错的
做得越多越伤身体
快来看看↓↓↓
这些防寒保暖的方法是错的!
1.穿很厚的衣服睡觉
很多人认为天气冷多穿些就不冷了,于是穿着很厚的衣服入睡。但过厚的衣物会影响体表的血液循环和皮肤的新陈代谢,穿着睡觉会使被窝内的湿度相对增加,不仅不利于保暖,也不利于人体健康。
其实穿着宽松轻薄的棉睡衣就足够了,虽然一开始会冷,在睡眠状态下,更多的身体热量散发到体表,棉被会锁住热量,最终在被子里形成热循环,获得舒适的睡眠体验。
2.穿得越多才越暖和
外出时,很多人即使裹了厚厚的衣服,却仍感觉凉飕飕的。其实学会正确利用衣服之间的空气层来隔热保暖,就可以又舒适又保暖。
内衣穿贴身的,中间是宽松柔软的,外衣的手腕、脚踝位置都要收口,防止热量流失。脑袋、脖子、脚丫子都是最怕冷的地方,帽子、围巾、保暖鞋袜一个也不能少。
3.喝点酒让身体变暖
人们在喝酒后能感到“暖”,主要是酒精对中枢神经起到了暂时性麻痹作用,产生了一种错觉。
实际上,由于血管扩张和血液循环加快,人体热量的消耗也会相应地增加,同时,身体产生的热量也会通过皮肤散发出去,这就意味着消耗了体内更多的热量,从而导致失温。因此,喝酒并不能让身体真正暖和起来,反而可能会让你感觉更冷。
4.紧闭门窗御寒保暖
人们往往觉得,冬天勤开窗冷空气容易进入室内,从而让室内温度降低,如果不稍加保暖就很容易感冒。因此部分人选择冬天紧闭门窗。
其实,门窗紧闭的房间里二氧化碳会不断上升,在此环境下长时间的工作或学习,很容易造成因缺氧而引发的头昏等不适。所以,天气再冷也应该每天按时开窗通风。
5.吃高热量食物保暖
有些人认为,奶油糕点等食物热量高,怕冷的人多吃这些食物就可以了。
高热量食物虽然产生的热量高,但是如果体内代谢跟不上的话,产能也跟不上,暖身作用就不明显了。因此,高热量食物并不一定具有暖身效果。
科学防寒保暖这样做!
1.“洋葱穿衣法”
除了穿上秋衣秋裤,降温天还可以试试“洋葱式穿衣法”,像洋葱一样层层穿搭、叠加:内层穿吸湿排汗功能好的衣服,中层穿毛衣、绒衫等保暖性较强的衣服,外层穿防水防风,便于穿脱的衣服。保证足够温暖的同时,还方便穿脱,在温差变化大的环境下可随意切换,不至于着凉或出汗。
2.增加蛋白质的摄入
可适当增加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,如畜禽肉、鱼肉和鸡蛋等。红肉中还富含易被吸收的血红素铁,饮食中增加铁的摄入,抗寒能力会增强。
3.增加户外运动
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,调节新陈代谢机能,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。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,出点汗,这样才能强身体。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,跑步做操只宜微微出汗为度。运动应选择上午、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,避免受寒冷的刺激,防止诱发疾病。
寒潮养生这样吃
1.吃一点辛味:
饮食中可以适量食用一些“辛”味食物来防寒。从中医上来说,胡椒味辛辣芳香,性热,除可去腥增香外,还有除寒气、消积食的效用。
有些人一受风寒就容易拉肚子,将白胡椒与红糖水煮开后趁热喝下,就能缓解。
2.喝点紫苏茶:
紫苏叶又叫苏叶,主要作用就是解表、散寒、理气、和营,可以改善体虚畏寒的症状,同时还有助于增强抵抗力。
如果有感冒的症状,便可以拿出紫苏叶,在杯子里放上15克,用开水泡上几分钟喝下,非常有效。
3.吃一点蒸梨:
冬季寒冷干燥,非常容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发作,而煮梨水、蒸梨都有润肺、止咳、化痰的作用。
把梨洗净,去皮或不去皮皆可,挖核后切成块,放在蒸碗中,上锅蒸煮即可,还可以加入冰糖、川贝母等,功效更佳。
小tip:
本周日(15日),2024福州马拉松将鸣枪开跑。比赛当天早晨气温较低,参赛选手要做好充分的赛前热身运动,建议穿着保暖且透气排汗较好的专业运动服。
来源:科普中国、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、健康时报、福建气象、福州天气在线